來日大概已經半年了,直到目前有一種日本人非常愛吃的東西-納豆,我還沒嚐試去吃吃看。
不過最近為了身體健康買了納豆來吃,我的勇氣可佳吧!我呢只要是對身體健康有益的東西,再難吃我都會吞下去。納豆是個不錯的東西,一定要試試看。當我大口大口地吃下那黏糊糊地、有股特殊臭味的納豆時,身旁的同學不可思議地問我「你怎麼敢吃啊?」。不過真的試吃後,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吃,若是覺得單吃太單調,可以加些泡菜會更有風味。以往許多日本人不喜歡納豆發酵中產生的臭苦味及黏絲,而不吃納豆。最近這幾年因為納豆有益於身體健康,本來不敢吃的人,也開始常常吃。而且現在納豆也有許多種吃法,也將納豆的臭苦味大大遮蓋了。
納豆對於身體到底有那些功用呢?根據倉敷藝術科學大學生命化學教授須見洋行的研究報告指出,納豆酵素(Nattokinase)有四大作用:
1.防止血栓發生和溶解血栓的作用:
他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部血液研究所時,想到納豆黏黏的性質和血栓的黏質類似,血栓的主要成分是纖維蛋白(fibrin),而納豆是溶解發酵黃豆的蛋白質而產生的食品,或許對血栓發生作用。於是,他在實驗用的玻璃器皿中,滴上人工血栓,放上納豆,平常他都是第二天早上9點看結果,沒想到當天5點要回家的時候,發現血栓溶解成大於直徑2公分的圓形。為了找出納豆酵素存在於黃豆的哪一部份,他找了兩組人,一組讓他們吃黃豆,一組吃納豆,結果吃黃豆的小組,血液中幾乎沒有發生溶解血栓的作用,但吃納豆的小組,持續有8小時的溶解血栓的作用,證明納豆酵素只存在於納豆菌分解發酵黃豆的過程中,黏糊糊的成分裡。
須見教授調查過世界兩百多種的食品,發現能夠溶解已經形成的血栓的,只有納豆。而對於健康的人,納豆也有防止血栓發生的作用,因為健康的人的血管內側細胞,會產生一種溶解血栓的前尿激活A(prourokinase),納豆可以活化它的作用.
2.抗菌作用
納豆的抗菌作用,來自納豆中的溶菌A(lysozyme)。溶菌A可在人的鼻水、唾液中發現,但因為它怕熱、酸和鹼,在食品中很難發現,但卻存在於納豆中。最近,也有人發現納豆中有dipicolinic acid(酸)。和溶菌A比起來,它不怕熱,幾年前0157大腸桿菌病毒流行的時候,dipicolinic acid因為具有抗菌性,而備受矚目。納豆一小包(50公克),約含有10毫克的dipicolinic acid,可充分期待抗菌效果。
3.預防骨質疏鬆症
隨著年歲增長,骨頭中的鈣質減少,而容易骨折,醫學調查顯示,日本60歲以上的女性,有60%患有骨質疏鬆症。不少人喝牛奶或攝取維生素D,但效果不彰,原因是讓鈣質和骨頭結合的能力,大幅降低而致。讓骨頭和鈣質結合需要骨鈣蛋白質(osteocalcin),要造成這種蛋白質,維生素K2不可缺少,而維生素K2,正是納豆的重要成分之一。健康的人在消化系統中,大腸菌等微生物會生產維生素K2,所以不必擔心,但因為年齡增長,或服用抗生素,微生物活動力變弱,生產的維生素K2就會愈來愈少。健康的人平均體重1公斤要需要1微克(μg)的維生素K2,所以60公斤的人需要60微克,納豆100公克中約有1000微克的維生素K2,所以簡單計算一下,只要吃10公克的納豆就夠了。
4.抗氧化作用
眾所皆知,異黃酮是一種防止細胞氧化的抗氧化物質,進一步有預防癌症的效果。吃一包納豆可攝取50毫克的異黃酮,相當於美國推薦預防癌症的每日攝取量。
由於醫學報告指出,心肌梗塞和腦血管梗塞在清晨3 ~4點發病案例最多,而且以星期一早上最多,考慮納豆溶解血栓的作用可以持續8~12個小時,所以須見教授建議每週吃2~3次納豆,在晚餐吃,而且「週日晚上不要忘記吃」。雖然納豆有這麼多的好處,但就是受不了那股味道的人,該怎麼辦?須見教授建議,可以嘗試把納豆炒在飯裡面或放在咖哩飯、蛋包飯中,只要避開長時間煮、炒,納豆效果就不會被破壞。
同時,如果和白蘿蔔、西洋菜、油菜等一起吃,可攝取納豆中缺乏的維生素C、澱粉A(amylase)和礦物質等,有美容養顏的效果;如果和菠菜一起吃,可緩和更年期種種的不適症狀。
納豆是目前所知對身體多方面維護最廣泛且有效益的健康食物,日本電視台幾乎會定期介紹以納豆為主題的公益性節目,藉此提醒日本民眾多食用納豆對自己身體的各種好處。而且納豆價格又便宜(在日本便宜的一盒只要台幣10元左右),建議各位有機會的話不妨嘗試看看這個「平民化的健康食品」。